当前位置: 首页 >> 喜迎党代会 >> 正文

【喜迎党代会】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党委: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2023年08月31日 14:05 机材学院 点击:[]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淮阴工学院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期,在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淮安大学创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各二级党组织围绕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强基创优,着力把党建工作做在实处、落在细处,不断筑牢师生员工信仰之基,激发党员干部奋进动力,在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圆满完成了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

喜迎党代会,奋进新征程。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宣传组特推出“基层党建巡礼”专题,全面展示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各二级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成效,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使命感、责任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党委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建育人引擎作用,把党建引领的思想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内在动力,依托专业特色培育打造党建工作品牌,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视野、工匠精神、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学院党委获评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材料工程系党支部获评江苏省高校特色党支部、淮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获批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建设单位,材料工程系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一、“三强三力”党建赋能,党建品牌“亮”起来

强化思想领航,发挥党组织引领力。认真贯彻“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严格落实巡学旁听制度,以“四个聚焦”推进理论中心组学习,聚焦学什么、聚焦怎么学、聚焦怎么管、聚焦如何用,持续推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四平台两强化”的教师培养机制推进教职工学习,构建周三“理论学习大讲堂”为代表的理论学习平台、“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为主的教师能力提升平台、“博士荟”为代表的青年教师交流平台、企业挂职锻炼的实践训练平台。注重精神引领和活动创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发挥专业教育的思政作用,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以“四构建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推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团学组织育人平台、周恩来班创建机制,全力提升考研率、毕业率学位率、就业率。

强化组织激励,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构建“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党建工作机制,确立“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思路,强化“组织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坚持示范引领,通过“两培育一示范”,即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和“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示范,建立健全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示范带动机制,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出台《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党支部考核办法》,分类别设置党支部考核指标,建立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双目标管理”机制,以考核促进标准化建设,以考核推进提质增效,坚持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制度。

强化学科优势,激活党组织工作活力。依托专业特色培育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借力学科专业资源,实现业务和党建的柔性耦合,用学科专业丰富党建内涵。借助学科专业优势,在党建中践行服务使命,自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社会的高校方案。依托校友和行业专家资源,开展“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要需求等组织参与科研团队、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激发党员科技报国、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的精神。教育引导教师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者融为一体;抓好“两个重点”,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实施“四项举措”,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课程思政教改研究课题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各环节。制造工程系获批江苏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机械工程学科获批“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获批江苏省新型装备创新设计制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机自专业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获批江苏省产学研项目5项。



二、“三亮三创”党建促研,先锋形象“立”起来

书记亮承诺,创头雁形象。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编印《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培训资料汇编》,通过“两会一坊”即党务工作例会、“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推进会和党支部书记工作坊,推动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彰显,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培养党支部书记成为政治上明白人、党务工作内行人、教学科研带头人、服务师生贴心人。

发挥“江苏省标杆院系”“全国样板党支部”聚能作用,不断吸引、团结优秀人才向组织靠拢,通过共建协同、党员示范,以先锋党员为原点、纽带,组建若干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引领、凝聚更多人才向团队集聚,在协同共事中成长。引导他们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要需求等组织参与科研团队、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围绕学科建设、学科竞赛等带头解决问题、开展教育指导服务,在实践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增强引进人才的组织力和育人力。

党员亮身份,创工作佳绩。实施党建共建机制,以党建共建促进业务合作,与校内其他教师党支部共建,壮大科研服务团队,与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党支部共建,延伸科研创新链条,拓宽服务半径,充分发挥党支部汇集高层次青年博士人才的基本属性和人才高地的战斗堡垒作用。依托科技创新团队,构建形成“党委—支部—党小组—党员—非党员”四级联动机制,更好汇聚引进群体力量,激发党支部工作活力。2022年学院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潘长江教授科研团队获2022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李伯奎团队获2022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级以上学会获奖6项。

服务亮实招,创科技先锋。党委围绕“一院一品”,支部围绕“一支一特”,聚焦“主题教育、特色建设、铸魂育人”三项工作,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带头攻坚克难,积极投身学校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学校和谐稳定。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支部党员闻令而动,把研究精力火速投入到科研攻关任务上,发挥智力优势,利用自身优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痛点”和“难点”问题,全力助推地方企业复工复产。党支部书记主动承担起科技“店小二”,疫情期间助力企业安装调试口罩机生产设备,其事迹被淮安新闻网评价为“智力支持有温度,技术支撑有力度”。支部党员带领生物医用材料团队根据一线医护人员的需求,成功解决了护目镜防雾难的问题,被广泛应用到地方医院。



三、“三立三育”党建育人,育人力量“汇”起来

立足根本任务,加强科研育人。通过师生支部共建、指导学生科技社团、开设“科研第一课”等,把教师在科研中自信、想法和积极的学习心态传递给学生,把站在应用前沿解决问题的兴致、思路和能力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技术前沿一窥专业价值,为学生进入专业知识大门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思维、敢于创新和适应社会等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形成老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学术引领同行。2022年学院234名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95项,其中国家级33项,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18项。

立足价值引领,推进课程育人。支部党员深刻领会“新工科”发展要求和趋势,通过扎实的教学、科研工作,使自己的能力符合新工科对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要求,积极打造专业特色和优势,让专业成为“新工科”示范阵地。构建师生沟通、学习桥梁,实现“课堂育人”和“组织育人”的协同发展,党员教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突出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准确把握新工科建设内涵,将工程教育中追求真理精神、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传承科技报国情怀融入专业教育,鼓励学生将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切实承担起科技报国使命。2022年学院被评为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团委获“淮安市五四红旗团委”,机自1183团支部获得“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材控1191班获市“周恩来班”荣誉称号,材控1201班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3名同学分别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和省优秀毕业生。

立足师生相长,推进实践育人。党支部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师生科研共同体等,打通教师科研项目与学生科技竞赛之间的互通渠道,形成“科研项目-科创协会-科技竞赛”三者相互支撑的学生科技创新综合素养拓展新体系,提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强化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延展实践育人平台,让学生既能接触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又能接受到思政教育,突出价值引领,着力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支部党员率先垂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项目获得“创青春”国赛金奖,大学生项目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和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二等奖,国赛银奖,近年来,多次在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友情链接
枚乘路校区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北京路校区
地址:淮安市清江浦区北京北路89号
萧湖校区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河街1号
学校校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